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法文化

把握“情·理·利”做好群众工作

来源: 南通政法网 发布时间:2014-03-09 字体:[ ]

办公室作为单位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其人员思想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领导相关决策的顺利实施,以及单位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群众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要把握好“情、理、利”的艺术,切实把依法行政工作做深、做细、做好。

动之以情。这个“情”就是具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想,既符合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又符合实际情况的“人情味”。在解决形势变化和政策调整产生的思想问题时要融入“实情”。就是用心熟悉基本情况,留心观察细微变化,潜心探索内在规律,真正把握思想脉搏。在此基础上,坚持不懈地做好说服教育、解疑释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化解矛盾的工作。在解决个人和家庭实际困难引起的思想问题时要倾注“真情”。下工夫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立足于现有条件,发挥组织优势,千方百计地为对方排忧解难,就会赢得对方的理解和信赖。在解决个人理想前途出现的思想问题时要充满“感情”。要从感情上及时给予接近、体贴和帮助,将心比心地想着对方,开诚布公地引导对方。在开展工作中,既要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优势,又要使他们面对实际;既立足于当前,又着眼于长远,为他们寻求出路和发展的办法。在解决道德纪律方面出现的问题时要破除“私情”。原则性问题,不能用“私情”来迁就,必须从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予以揭露、批评,及时抓住苗头,加强道德、纪律和法律教育,做到有错必纠,有过必查,弘扬正气。

晓之以理。这个理就是将“大道理”转化为与群众贴得更近、更实的,促进人的内心精神升华的“小道理”,让人听得进去,听得实在,觉得有道理。晓之以理,要坚持因人而异。如果不看对象,讲理论只会照本宣科,讲实际只会就事论事,就没有说服力,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要善于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层面上深入透彻地说明和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晓之以理,要注意掌握时机。对于惶惑、忧闷等消极心理,可采取“热处理”做到触机而发;对于激动、愤怒的心境,可采取“冷处理”做到引而不发。选择说理时机,还要善于透过人的精神、谈吐和习惯动作的变化,着力探求其内在心理因素,用心选择讲理的时间,这样才能不失时机,收到成效。晓之以理,要学会寓理于例。说明一个道理,要多讲生动活泼的内容,寓道理于事例之中,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做到理与例有机结合,能增大道理的感染力。

系之以利。这个“利”字就是在做到情真理切、情理结合的基础上,努力把好事、实事、体现利益的事结合起来。要处理好遵纪守法和为群众谋利益的关系。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积极为群众谋求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解决好群众的“柴米油盐”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也是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的重要内容。要处理好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把全局利益、整体利益、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部分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要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有的同志贯彻物质利益原则时存在短期观念,在为群众办实事时顾头不顾尾,造成不协调、不平衡,出现工作越来越难做的现象。因此,在解决群众利益过程中,必须统筹安排,远近结合。要处理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为群众办实事,必须尽力而为,但尽力而为不意味着脱离客观实际,更不能盲目许愿开空头支票,这就需要量力而行。一时办不到的事情,要向群众说清楚,取得群众的谅解,同样起到化解矛盾的作用,从而使群众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积极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