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既是法庭秩序的坚定维护者,也是执行工作的攻坚先锋,更是司法安全的坚强壁垒。启东市法院司法警察大队数十年如一日,牢牢筑起守护审判安全的多重防线。面对突发警情,他们闻令而动,总是第一时间响应预案,迅速化解危机。
这份担当化作了沉甸甸的荣誉。近年来,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全国法院司法警察先进个人”“全省法院司法警察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陈列室的奖牌证书诉说着这支队伍的不凡历程。更可贵的是,不久前该队荣获“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称号,成为江苏省基层法院中唯一获此荣誉的法警大队。
“我院法警大队始终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在刑事押解、机关安保、应急处置等工作中担当作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技能,为公平正义保驾护航,彰显了新时代司法警察的政治担当与专业素养。”启东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顾雪红充满自豪地说。
淬炼忠诚:军魂铸警魂的信仰之路
今年3月,启东法院审理一起重大电信诈骗案,10名被告人同堂受审。案件敏感、关注度高,警务保障任务艰巨。警队接令后,大队长曹陈伟第一时间牵头,召集刑事审判庭法官与法警骨干召开专项会议,逐环节研判案件风险点、被告人身心状况及潜在隐患,力求每个细节都精准到位。一个关键信息引起高度警惕:一名被告人身患肺癌,身体状况堪忧。
特殊案情,需要特殊保障!曹陈伟立即作出针对性部署,启动“专业力量”。他特别指派具有医学专业知识背景的法警姜悦全程保障,提前准备好急救药品箱,确保突发状况下能第一时间进行专业处置。庭审当日,在姜悦的专业监护和警队整体的严密保障下,10名被告人被安全押解到庭,庭审全程秩序井然。
作为司法战线的“纪律部队”,这支队伍始终将政治建警摆在首位。他们创新“党小组建在队上”模式,与刑庭联合成立党支部,由大队长曹陈伟任支部书记,构建起党建与警务、刑事审判“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的联动机制。
在抗大九分校重温入党誓词、在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在江海清风馆接受党性洗礼……一系列红色教育活动,让忠诚基因在传承中愈发鲜活。
走进曹陈伟的办公室,每一处都收拾得一丝不苟。队员们常打趣道:“曹大这抹布叠的,比军营里的‘豆腐块’还方正!”这声玩笑的背后,是大家对这位大队长刻进骨子里的严谨自律的由衷敬佩。
这支队伍里,多名法警曾身着军装,像曹陈伟一样带着军旅印记。他们将军营中锻造的绝对忠诚、令行禁止、严谨细致,化作“老带新、传帮带”的传承密码,通过实战复盘、案例教学,快速提升青年警员能力。
启东法院党组将警队建设纳入重点工作,从一体化建设到“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完善,多维度发力,致力打造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铁血警队。
砺剑铸盾:智慧铁拳的实战锋芒
“我没带违禁品,机器报警是看我不顺眼!”一名当事人过安检时被拦下后说。
法警大队政委陆海锋迅速检查了机器,确认机器无障碍后,坚定地说:“逢进必检是我们的职责,请配合我们的工作。”该当事人下意识地把脚一缩,这个细节被陆海锋看在眼里。凭借多年安检经验,陆海锋敏锐察觉到该当事人“有问题”,当即上前检查,发现其随身携带的瓶中装的竟是汽油。随即果断控制住当事人,成功化解险情。
清晨6时,陆海锋与执行法官赴吕四某村执行。刚到被执行人家门口,见一名年轻男子拔腿就往相反的方向跑了。
陆海锋反应最快,率先追出。然而,湿滑的田埂如同抹了油,追击中陆海锋脚下猛地一滑,整个人摔倒在地。没有丝毫犹豫,他不顾满身泥泞,双手一撑,立刻弹起,凭借过硬的体能和顽强的意志,他终于在几百米外追上了该名男子。面对被执行人朱某的反抗及其亲属阻拦,他牢牢控制局面直至支援来到。最后终促成双方和解。
事后,执行法官心疼又敬佩地打趣道:“陆政委,你这满身泥的,够拼的啊!”陆海锋笑着拍了拍身上早已干透的泥土:“当时哪想那么多,看到有人跑了,我就赶紧追上去了,这是本能反应。”
“按实战去训练,按训练去实战”,陆海锋对警队实战化训练提出要求。他曾带领团队在全国法院警察综合技能大比武中斩获佳绩,获评“全国法院司法警察先进个人”。
从体能训练到处突演练,从单警装备到团队作战,20余种处置流程被队员们练得“刻进肌肉记忆”。近三年来,法警大队累计安检18万余人次,查获打火机、水果刀等违禁品2516件,处置突发情况62起,庭审保障800余次。启东法院同步打造警务智慧中心与装备室,联网公安机关建立CK报警装置,实现“一键呼叫、多方响应”,为司法公正筑牢科技防线。
法暖东疆:司法温情的为民底色
年近八旬的黄某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与对方达成调解协议,事后认为对方赔偿金额过低,常到法院“讨说法”。面对这位特殊的“常客”,曹陈伟没有简单处置,而是主动接待。
每当黄某的身影出现在法院门口,曹陈伟总会第一时间迎上去。“黄老伯,您又骑电瓶车来了。这大老远的,路上车多,千万慢点骑,注意安全啊!”天气寒冷时,他会请老人进门卫室,递上一杯热水。他还会搬个凳子坐在旁边,耐心地听老人一遍遍讲述,并用老人能听懂的语言,掰开揉碎地解释法律。
“是我不懂法,钻了牛角尖。我不来了,不再给你们添麻烦了。”今年7月的一天,黄某又来了,这次他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有时候司法警察还会充当行动不便当事人的“拐杖”。
雨天,青年法警宋剑看到推着轮椅的当事人在门口踌躇,立刻撑伞上前,帮忙擦拭轮椅上的雨水。在诉讼服务中心执勤时,总会主动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帮他们取号、引导路线。“服务每一位当事人,是我们的本分。”他的话语朴实,行动却温暖。
“小朋友们看,这是手铐,用来约束违法人员;这是盾牌,能保护我们和他人安全……”在“东疆法暖”活动中,青年法警带着小朋友们参观安检室、警务指挥中心,展示警械装备,讲解司法安全知识。这样的普法宣传已开展20余场,让法治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
这些场景是法警大队“跳出警队看全局”理念的缩影。他们牢固树立“全院一盘棋、全域一张网”的安全观,将司法安全防线延伸至每一个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