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分类施策 因地制宜 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的“广州模式”

来源: 民主与法制时报 发布时间:2019-12-17 字体:[ ]

2.jpg1.jpg

莲麻村社会治理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记者|张丽娥 □肖丹 李永高 陈木森

责编|郭新磊

正文共5833个字,预计阅读需17分钟▼

2018年以来,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以综治中心为枢纽、以智能化建设和应用为主线、以引导广泛的社会参与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的原则,逐步形成精细精致的治理模式,以“绣花”的功夫服务群众,加固社会治理底板、补齐社会治理短板,有效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助力广州市建设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城市。

“老大难”华丽转身 补齐治理短板

“城中村”、专业市场聚集区等地往往是流动人口密集、社会治安复杂、矛盾纠纷易发、稳定风险较大的地区,针对城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广州市先后开展了干净整洁平安有序专项行动、协同共治重点治理行动、“城中村”社会治理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成功将越秀区登峰街、天河区沙河街、白云区新市街等一批基础薄弱、问题突出的地区打造成为平安有序、有效治理的示范地区。2019年以来,通过在白云区太和镇大源村、人民南路及周边地区部署推进深化社会治理行动,两个地区成功实现华丽转身,打造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样板工程”。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大源村地处城市建成区边缘,面积约2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000多人,常住人口超过20万人,是远近闻名的“巨无霸村”,也是电商经济年销售额超300亿元的著名“淘宝村”,大量出租屋、物流园区、流动人口聚集,交通拥堵、违法建设、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城中村”治理难题突出。2018年,推进深化社会治理行动,实施基层党建、社会治安、环境形态、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五大提升工程”,实现“空间升级”“功能升级”“治理升级”。一是以基层党建为突破口,设立村“大党委”,优化和完善村党委、23个经济社党支部、18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和3个社区党组织的组织架构设置,常态化开展流入党员登记,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治理的引擎。二是以综治中心建指挥台,推广应用综治信息系统等综治应用平台,新建人脸识别摄像枪55支、高清实时摄像枪385支,3600多栋出租屋全部安装蓝牙门禁系统,将辖区单位、企业安装的视频监控联网接入村综治中心,将全村划分为111个网格,推动人员向网格流动、资源向网格集中、服务在网格落地、问题在网格解决,今年以来,共排查核实房屋6266栋、89939套,实有在住人口126967人,实有单位8868个、从业人员31233人,全面摸清基础信息情况;共上传各类网格事件总数22827宗,已办结22723宗,办结率99.54%;接报案件类警情1243宗,同比下降20.88%。三是以传统文化画同心圆,支持在大源经商的来穗人员成立江西余干等4个异地商会,支持来穗人员输出地党组织成立福建诏安县第二流动党支部等4个来穗人员党支部,充分发挥输出地传统文化相同、风俗习惯相近、地方方言相通、老乡情感相连等优势,参与服务管理来穗人员,实现“老乡服务老乡”“党员服务老乡”。

地处人民南路周边的荔湾区岭南街,是闻名海内外的“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十三行所在地,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成为服装、中药材、电子电器三大类商品集散地,辖内有专业批发市场58个、个体工商户3万多户、从业人员20多万人,外来人口数量多流动性大、“非仓改仓”问题隐患多、非法营运问题突出、道路拥堵严重、噪音扰民投诉频发、社会治安形势复杂。2019年以来,广州市推进人民南路及周边地区综合治理,在岭南街推动夯实基层基础。引导市场主体联动共建,引导成立西堤管委会、十三行管委会等行业自治组织,推动市场、商户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有的企业自发组织保安队伍开展安全巡查、交通引导等工作,有的企业投入研发信息平台破解物流难题、有的企业投入研发低噪音手推车破解噪音扰民问题等。强化政府部门跨域共治,地处人民南路及周边的荔湾区岭南街、越秀区人民街建立联勤执法共治机制,组建联勤执法队伍、实行“联合巡逻、联合执法、前台共处、后台分流”制度,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实时通报执法动态、及时给予辅助执法支持。市视频管理部门授权两个街道共享人民南路周边地区视频图像资源,解决行政区域交界处视频监控覆盖空白的难题,在线上巡逻、隐患排查、人流管控、“五类车”整治等方面深度应用。

共建共治共享 助推老社区焕发新活力

广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老城市,人口老龄化、公共设施老化、居民公共服务需求多等民生问题在老城区日益凸显,同时,老城区“熟人社区”多、居民公共参与意识强等特点也较为突出,针对老城区的特点,广州大力推动念好“老字诀”,激发老社区新活力。

作为典型的中心老城区,越秀区坚持用绣花功夫治理社区,面对老城更新的需要,推行区总规划师、街总设计师制度,针对辖内楼宇八成以上为30年以上楼龄的楼梯房,老人上下楼不便的问题,推行“电梯托管管家”服务模式,组建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服务中心,形成“1+1+18”加梯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加梯咨询服务,累计完成加装电梯943台。针对辖内集聚了全市约84%的省直单位、36%的市直单位、机团单位近3万家的特点,推行街道“大党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制,吸纳省人大常委会、省卫计委、南部战区等多家机团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加入“大党工委”行列,成功引导100多个机团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承接“长者饭堂”“法律诊所”等惠民项目300多个,吸引各类资金投入8000多万元。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区情,推进“爱心养老”先锋行动,帮助老年人实现“医养结合”,全区建成长者饭堂61家,推行“互联网+养老助餐配餐点”模式,构建长者饭堂、企业配餐、互联网定餐“三位一体”运作框架。根据社区“熟人”多、街坊文化氛围浓的特点,以党建引领居民议事,引导大家从“看法多”到“办法多”,鼓励群众说事、议事、主事,创新“楼宇事楼宇议、大院事大院议、社区事社区议”的分层议事模式,涌现东湖新村“四议两公开”、新河浦路段互助会、盘福社区“榕树头”议事会等一批居民议事样板。

白云区三元里街梓元岗社区立足老社区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探索构建“党小组长领导、网格长负责、议事长协同、监事长参与、警长保障”的“五长共治”社区微治理体制,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17个网格组建了85支队伍,成员包括区“两委”干部、社区工作人员、街道挂点联系单位人员、“两代表一委员”、本地居民、来穗人员、辖内企事业单位人员等。“五长”的分工互有侧重,“党小组长”是核心,履行吹哨职能,“网格长”是关键,履行网格事务第一责任职责,“议事长”是桥梁和纽带,履行收集民意职能,“监事长”是基础,履行楼栋事务第一责任人职责,“警长”是保障,履行组织解决问题的职能。“五长”队伍每日巡、经常访、及时记、随手做、实时传,深入收集反馈社情民意、及时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带头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定期召开“五长”联系会议,筛选网格内公共事务建议,征求群众意见,完善解决方案,提交社区共治议事会讨论审议。对于“五长”队伍无法解决的问题,由“五长”向社区居委会发起“呼叫”,居委会快速响应,及时研究解决并向网格长反馈,同时接受“五长”评价,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据统计,实施该项制度以来,梓元岗社区“五长”队伍收集问题354个,解决问题354个,解决率达100%,得到居民群众的普遍肯定。

3.jpg

白云区全面推行梓元岗“五长”共治社区微治理模式

加强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过程中,坚持城乡统筹,提升治理整体性。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作为重要核心内容进行部署,打造了番禺区东环街龙美村和甘棠村、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和鳌头镇西塘村等一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推进“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累计招收11065名基层党员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加强村级后备队伍储备培养,储备村级后备人选1.3万多人,建立完善村干部考核、待遇等制度,由财政安排资金保障村干部基本待遇,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力、执行力。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创建,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大力组织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乡村治理工作,推进“千企帮千村”工程,组织参加帮扶的企业达1277家,组织开展机关事业单位深入农村“结对帮扶”,建立涉农区与科研院校合作机制。

在全市1144个行政村建立村民议事厅,全面推进“民主商议,一事一议”村民自治新模式,提高农村居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组织律师与村委会签约服务,为基层组织换届选举、签订合同、化解纠纷等方面提供法律支持。建设市、区、镇(街)、村(社)四级农村集体产权流转服务平台,成立6个区级、57个镇(街)级交易服务机构和241个村(社)交易站,实现镇(街)交易100%全覆盖、集体资产常态化监管和农村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有效破解管理难题,化解社会矛盾。

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以党建为引领,构建“镇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架构,在“说、商、办、评”中妥善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依托从化区“仁里集”智能治理云平台,村民议事网上酝酿、通知公告网上发布、公共服务网上受理、村务信息网上公开、邻里互动网上交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村民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1.4万元提升到2018年的2.3万元,先后被评为第四批“国家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和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番禺区东环街甘棠村通过突出党建、基础信息大排查、阳光村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治理、创新基层治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有效推进“城中村”社会治理工作,重大事项均严格落实民主协商议事“六步工作法”,决策过程向全村实时直播,决策结果通过村务查询平台、微信公众号和高标准农村档案室可随时查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番禺区东环街被确定为广东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创新示范单位。

4.jpg

番禺区甘棠村现场直播民主协商议事情况

科技应用为社会治理提速增效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治理创新开辟了新的空间、新的方式和手段,广州市积极探索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为社会治理提速增效,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度。

广州市与腾讯公司合作研发全国首个集合人工智能管理的调解工作微信平台“羊城慧调解”,目前“羊城慧调解”的服务范围已实现全市覆盖,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为市民群众化解纠纷,也能为调解员工作提质减负,促进居民矛盾纠纷化解快捷化、便利化。同时,在白云区试行“羊城慧调解”+“白云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线上司法确认对接合作,通过“羊城慧调解”+“白云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线上司法确认流程,只需要简单的6个步骤,就能免去当事人线下申请司法确认的时间成本与路途奔波。

5.jpg

羊城“慧调解”智慧平台实现矛盾纠纷网上化解

2017年2月,“可信身份认证服务平台”示范基地在南沙正式揭牌成立,“微警认证”实现全国首创“随时随地、刷脸办事”“刷脸时代、无证办事”的南沙特色政务办事模式,2019年11月,“微警认证”在原来居民第二代身份证认证基础上,实现持香港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澳门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华侨护照等证件的3类办事人员,可通过“微警认证”服务平台进行在线身份认证。目前,“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已累计注册用户近3000多万人,累计提供居民身份证、出入境证件身份认证服务达4亿人次,日均170万次,为国家移民局国家电子政务办政务服务微信小程序、广东省政数局粤省事小程序、广东省公安厅智慧新搜索应用、广州市南沙区政务服务中心等近80家政务服务部门输出身份认证能力。南沙政务服务中心“微警认证”可办理的事项达到856项,截至目前使用“微警认证”政务应用办理政务业务的总量已达40774件。

黄埔区萝岗街推进“智汇街区”建设,建成“智汇街区”管理指挥中心、通用运行平台及集国土查违、水质监测、城市内涝监测、社会关爱人群监护功能为一体的四个子系统运行模块组成的“一个指挥中心、一个通用平台、N个功能子系统”,具备物联网应用、大数据挖掘、综合信息分析、应急指挥调度等多项功能,为基层治理提供全面感知、风险预测、事态预警和决策支撑。“智汇查违”系统通过引入“无人机+智汇云”技术,在辖区25平方公里建立71个网格监控点,进行高空全景观、全覆盖、无死角“扫描”,通过智汇云平台对图像进行前后叠合比对分析,精准得出各类变化建筑物的位置信息、坐标参数、变化概况等数据信息,将变化建筑物等疑似违法建筑自动接入“智汇街区”系统,并自动派发给城管执法人员处理,实现精准执法。

法治建设为市域社会治理保驾护航

在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制度现行,大力推进社会治理领域制度建设,以工作机制建设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防范风险、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在政务服务、网格化管理、人民调解、网络空间治理、公共法律服务、公益创投、社工服务、社会组织管理、群众信访、积分入户、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新业态监管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市域社会治理制度体系。针对全市工地数量多、工人群体大、安全事故和工资纠纷时有发生的现状,广州市于2017年底出台《广州市建筑施工实名制管理办法》《广州市建设领域工人工资支付分账管理实施细则》,开始在建设用工领域全面推行实名制和工人工资分账管理制度,推广使用广州市建设领域管理应用综合信息平台,有效遏制拖欠工人工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自贸区南沙片区,大力推进社会治理领域制度创新探索,共推出了社会治理领域的制度创新成果135项。

广州市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加强立法规划和推进,为社会治理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据统计,截至2019年11月,广州市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共有79件,基本覆盖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2018年5月,在全国率先出台《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条例》,建立了一系列促进、激励、保障、监管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措施,将近10年来广州市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固化“广州实践”。2018年12月,出台《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是全国第一部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对生活垃圾的全程管理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形成统一完整、协同高效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过程运行系统,为全国其他城市解决垃圾治理这个大难题提供“广州样本”。《广州市停车场条例》于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解决现行规章滞后的状况,回应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开创了国内以地方立法明确限制开发商“只售不租”行为的先河,回应群众的迫切需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广州市募捐条例》《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等不少制度为其他省市乃至全国立法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