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深圳司法局用法治为民企发展撑腰

来源: 唐荣 发布时间:2019-09-04 字体:[ ]

广东深圳被称为“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城”,截至2018年,深圳累计实有商事主体311.9万户,创业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90%以上本地企业为民营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的7家深圳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主力军”。

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是吸引民营经济的重要元素,近年来,深圳司法局一直把民营企业法务建设作为重要职能和头等大事,致力于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用法治为民营企业发展撑腰。

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深圳市司法局以平等保护、依法保护、全面保护为原则,结合自身职能,不断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增强各类产权主体创业创新动力。

一方面,完善产权纠纷化解机制。建立4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并与法院、仲裁机构衔接,共同构建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另一方面,完善产权证据服务体系,创新知识产权证据服务体制机制。推进设立深圳市首批两家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机构,广东安证计算机司法鉴定所的第三方电子数据保全服务,广东公标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所的投保前专利评估及出险后稳定性评估、侵权分析,均为民营企业降低了维权成本,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驾护航。

公证机关成立知识产权专门服务中心,2018年中心共受理涉知识产权类公证申请办证7645件。前海公证处累计办理涉及知识产权公证1000多件。深圳公证处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坂田基地设立“深圳公证处华为服务中心”,南山公证处与腾讯等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驻企公证”新模式,专门为民营企业开设绿色通道,优先为民营企业解决问题。

为更好保护深圳民营企业不被“摘果子”,深圳市司法局组织编写了《深圳市民营企业知识产权风险与防范法律问题》《深圳市律师办理商业秘密法律服务操作指引》,并建立深圳市知识产权律师专家库,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智囊。

提供免费法治体检

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不当,是现代民营企业从繁荣迅速走向衰亡的因素之一。公司法务是企业风险控制部门,深圳市司法局要当民营企业保姆,服务好公司法务环节。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端”的司法局,如何快速、有效把优质、高效、便利、有用的公共法律服务输送到全市300多万户商事主体手中?

今年2月19日,深圳市司法局给出答案:在全国率先推出普惠式、可选择、便捷化的平台——“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自测系统”,民营企业可智能检测涉诉风险。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自测系统”融合了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由诉讼风险分析、法律风险测评、法治体检报告三大模块组成。

“深圳要打造服务民营经济的城市法治范例,营商环境是着力点。”深圳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蒋溪林说,系统通过线上测评为企业提供远程诊断,并综合大数据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潜在法律风险点,帮助企业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自动生成意见和建议,以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法律问题,提升民营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助力其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

“它是民营企业法治化建设的‘业务指导书’,对企业涉诉漏洞的提醒和警醒作用非常明显。”深圳紫光照片技术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刘浩这样评价“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自测系统”。

不仅如此,这套系统还具有公共性,即由民营企业自主决定是否使用检测系统,免费使用,充分尊重民营企业选择权。

贴身护航民企走出去

作为经济外向度较高的城市,深圳已连续25年进出口排名全国第一,民营企业“走出去”也已形成相当大规模。

为做好涉外法律服务,2018年,深圳市司法局推出《中国企业出口合规指南》免费提供给深圳涉外企业,并发布了《反商业贿赂》《知识产权》和《企业技术秘密》,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合规指引。

与此同时,深圳市司法局积极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法律合作:7家深港联营律所相继落地前海,在深化深港法律服务业进行了有效探索;2018年12月,在深圳市司法局的推动下,蓝海大湾区法律服务研究院在南山区揭牌成立,作为司法部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研究基地在深圳扎根;2019年3月,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启动律师跨域深度合作,成为全国首家同时布局粤港澳和海南自贸区的律所。

为了给民营企业建立出海“安全航道”,在深圳市司法局推动下,首家以华语律师为主要成员的国际性法律服务平台——深圳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成立,旨在联合仲裁、公证等法律服务机构,配合“一带一路”倡议,打造联通国内、国际的全球性法律服务网络。

2019年5月,全国首个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型中文法律数据库“一带一路”法治地图在深圳上线,标志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地区法律查明线上线下联动新模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