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建设

通州法院“3+3+3”举措织密诉源治理解纷网

来源: 通州区政法委 发布时间:2022-10-17 字体:[ ]

今年以来,通州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强化多方沟通联动,拓展司法服务职能,积极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点面结合的诉源治理网络,推动涉诉矛盾纠纷持续减少、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2022年1-9月,全院新收民事案件6666件,同比下降14.51%。

一是健全三大机制,纵向贯通强化诉源治理组织保障。建立主动向党委报告制度。每月向区委政法委通报万人民事案件起诉率,推动起诉率指标纳入地方综治考核。及时报告群体性诉讼案件、引发涉诉信访的高风险案件,争取党委支持,落实稳控责任,推动涉盛泰、奥邦、华德等群体性纠纷源头治理。建立代表委员参与共治机制。加强和完善代表委员联络,邀请视察调研诉源治理工作,积极争取人大、政协支持。挂牌成立首个“代表委员法庭驿站”,常态化开展“驿站接待日”活动,形成人大、政协参与基层治理新亮点,打造通州诉源治理新品牌。建立项目化组织推进机制。将“诉源治理减量工程”作为“一把手”主抓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实行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建立诉源治理重点任务通报考评制度,对人民法庭“三进”情况等指标进行定期通报,结合审务督查加强检查督导,推动各部门围绕诉源治理目标任务同向发力、重点攻坚。

二是打造三个平台,横向协同凝聚诉源治理工作合力。打造实质化人民调解平台。出台《驻法院人民调解员考核细则(试行)》,明确人民调解员八大职责,从制度上保障驻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实质开展。建立调解工作补贴和个案补贴相衔接的补贴制度,充分调动调解员积极性。建立人民调解员履职负面清单,强化制度刚性约束,提升人民调解实效性。2022年2月以来,人民调解员共诉前成功调解案件1050件。打造专业化行业调解平台。成立南通市金融纠纷调解中心通州分中心,诉前调结全市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成立以来第一案,获南通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搭建通州区首个商事纠纷专业调解平台,为企业提供“家门口”一站式解纷服务。与区妇联建立家事纠纷化解八大对接机制,发出首份家庭教育令,助力家事纠纷联动化解。打造高效化诉调对接平台。与基层组织、行业机构建立常态化诉调对接机制,对于经人民调解、行业调解仍未解决的矛盾纠纷,引导先行诉讼调解,调解成功且及时履行的当场结案;有执行内容未及时履行的,由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转至速裁团队,其他难案转至业务庭甄别精审。1-9月全院速裁快审案件平均审理天数28.78天,位居全市第一。

三是深化三项工作,点面结合夯实诉源治理基层基础。深入推进网格法官工作。择优选派76名法官、法官助理与全区272个社区、村分片挂钩联系,网格法官加入基层微信工作群,入网指导网格员、基层调解员,将司法服务与基层治理工作深度链接,整合全区城乡网格员与基层人民调解员形成一线纠纷化解力量。今年以来网格法官协查化解纠纷 103件。深入推进“无讼村居”创建工作。出台实施细则,试点创建 “无讼村居” 5个,法庭与辖区司法所、派出所、妇联、社区签订共建协议,联动互助加强合作,形成“法庭+N”的解纷服务体系。将“无讼村居”创建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 “三进”工作相结合,实现诉前矛盾纠纷化解线上对接。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成立青年法官宣讲团,开展民法典“百场宣讲”活动,以全民法治素养提升打牢诉源治理群众基础。组建法院“护未队”,联合网信办组织法治副校长开展“网络安全进校园”活动,获中央电视台报道。对农村、社区多发的赡养、土地、相邻等纠纷开展巡回审理,实现就地立案、就地调解、就地宣判、就地普法,让审判活动成为普法“实境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