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建设

如东向诉源发力化纠纷于诉前

来源: 如东县委政法委 发布时间:2019-07-24 字体:[ ]

针对矛盾纠纷不断增长、人案矛盾持续加剧的态势,如东法院加大诉源治理力度,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多举措将纠纷化在基层、解在诉前取得良好成效,2018年被省高院授予“集体一等功”,并获评“全省优秀法院”。

正如该院院长黄卫一直强调的,“法院是纠纷处理的主战场,但是不意味着所有纠纷都要由法院来处理。有些能消化在萌芽的、能在基层化解的,通过基层化解掉会比通过诉讼化解效果更好。”加强诉源治理成为该院应对“人案矛盾”的有效利器,近三年该院案件年均增长5%以下,一审服判息诉率连续多年全市领先。

牢织“过滤网”,增强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村法治书记往往是基层纠纷发生以后最早接触处理的人员,矛盾纠纷处理好了能够快速化解,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激化矛盾,最终导致纠纷成讼。为此,如东法院三个人民法庭主动开设“实习班”,邀请辖区村法治书记到庭跟班实习,指定法官指导,增强常见纠纷的处理能力。随着规模农业党的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土地流转纠纷也逐年增多,该院近五年年均案涉土地面积均超过两千亩,为此,三个派出法庭在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流转、相邻关系等与镇村工作密切相关的案件时,都邀请镇村干部旁听庭审,2013年以来已经实现镇村全覆盖。“在法庭上看了庭审,我们才准确了解土地流转的程序,以后一定来听听庭审,避免工作中‘好心办坏事’”,如东县曹埠镇甜水村一名村干部在旁听了一起土地流转的处理后如是说。该院还积极组织对辖区内人民调解员开展法律知识及调解技巧的培训,通过观摩庭审、案例讲解和经验介绍等方式,有效提升人民调解员的纠纷调解能力,仅2018年一年,受邀到院培训的人民调解员就多达200人次。

遍植“减压阀”,打造矛盾纠纷消化平台

如东法院将“村居法官工作室”打造成基层纠纷集中化解的平台,让村里遇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能够联系到法官,及时协助村居把纠纷化解在基层。

掘港镇八总村有一件让村干部特别闹心的“心病”,两家邻居因为承包地问题纠扯多年,几乎每年都要找村干部处理,年年都没有化解,无奈村干部拨打了联系法官的电话,第二天法官就冒雨到村,通过实地丈量、调查以及到两名当事人家中释法明理,最终化解了这件纠纷,事后村干部说“遇到纠纷处理难题时,能够及时联系到法官,这个平台对我们来说太实用了!”“处理纠纷时我们的说法不权威,村民不信,法官一来效果就不一样了。”

栟茶法庭在渔业发达、渔民纠纷较多的洋口镇南渔村、河口镇双港村都设立了“村居法官工作室”,两年来年共接受咨询50余次,到村调解纠纷30余起。该院还与村居、社区共建“无讼村居”,通过法院到村居、社区普法、释法,向村居、社区干部和基层调解组织的调解人员提供法律指导,让纠纷消化在村居。与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强联系沟通也是该院诉前化解纠纷的重要途径,2017年起该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和基层人民法庭都设立驻院(庭)人民调解员工作室,邀请专职调解员常驻法院(庭)调解纠纷,工作室设立以来年均调解民事纠纷700余件,将大量可能进入诉讼的纠纷化解在诉前。“2015年前后,我们每年大概新收将近400件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设立调解工作室以来,物业纠纷都在诉前调解了,基本上每年进入诉讼的纠纷数量在50件以内。”该院立案庭刘俊庭长如是说。

开足“净化器”,改善滋生矛盾纠纷环境

该院还把工作延伸到纠纷预防上,减少纠纷的发生。院班子成员定向联络镇区制度化、常态化是该院推行的一项重要举措。法院的领导班子成员加强与镇区的联系工作,建立工作联络机制,确保县域的每个镇区都有一名院班子成员定向联系,协助镇区依法处置群体性、突发性纠纷,避免因处置不当复杂化,减少纠纷成讼。巡回审理也是该院预防纠纷的一件“法宝”,法院将涉土地承包、婚姻家庭、校园伤害等纠纷搬到村居、校园巡回审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让群众知法明理,减少纠纷的发生。

此外,就审理中发现的易发纠纷的风险点,法院向基层组织、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发送司法建议,通过建议堵住管理漏洞,净化纠纷滋生土壤。比如,针对审理中发现的金融债权实现难、金融工具创新潜藏风险等问题,向金融机构司法建议,多次受邀到金融机构进行座谈,利用法律专业优势做好风险预警的同时也从源头上避免纠纷的产生。针对审理中发现的纺织行业依靠交易习惯进行贸易易发纠纷的问题,民二庭法官加强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指导,主动组织行业协会和纠纷高发企业进行座谈,指出企业经营风险点,提出完善管理、交易的建议,避免纠纷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