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建设

让“法治”成为高质量建设的最硬内核

来源: 海门区委政法委 发布时间:2021-05-20 字体:[ ]

近年来,海门区委区政府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区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高分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二度蝉联“全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金融生态、营商环境评价、公众安全感、法治建设满意度、政法队伍满意度持续位居全省前列,获评首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全国社会治理优秀城市等荣誉称号。

提升党的领导统领“高度”,凝聚法治最强动力

注重示范驱动,培育法治品牌。充分发挥示范引导、辐射带动的作用,在机关部门广泛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依法行政示范标兵”创建,在镇村两级持续开展平安法治竞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行政复议委员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国家试点通过验收。“智慧苍穹”长江大保护智能应用平台,受到中编办、农业农村部等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全国推广;“四个三”诉源治理工作经验被最高人民法院领导批示推广;“四新”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获国务院表彰奖励等荣誉。

注重示范驱动,培育法治品牌。充分发挥示范引导、辐射带动的作用,在机关部门广泛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依法行政示范标兵”创建,在镇村两级持续开展平安法治竞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行政复议委员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国家试点通过验收。“智慧苍穹”长江大保护智能应用平台,受到中编办、农业农村部等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全国推广;“四个三”诉源治理工作经验被最高人民法院领导批示推广;“四新”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获国务院表彰奖励等荣誉。

注重倒逼推动,形成责任闭环。积极发挥督察考核“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持续将法治建设纳入全市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与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下发《关于建立全面依法治区督察制度的通知》,建立法治建设“督查考评规范、定点普讲帮扶、工作滞后提示、创建达标退出”四大工作机制,通过“月度监审、季度竞赛、半年观摩、年度评比”等机制,及时消除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累计制发《法治政府监督月报》112期,抽审各类行政执法案件6500余件,有效提升了法治政府建设质效。

加快政府职能“速度”,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海门主动对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新要求,下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先手棋”,荣获“中国改革年度十佳改革县市”,法治海门品牌正焕发出崭新的城市竞争力。

审批做“减法”,给市场主体“减负”。坚持“精简、下放、优化、监管”工作理念,推出行政审批“一清单、一扇门、一窗口、一网通、一件事”工作模式,切实推进全区审批权、公共服务、执法权的承接和落实,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利、大厅之外无审批、审批服务到一线。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审批服务装上“加速器”,38.3%的事项“秒批”、98%的事项“不见面审批”,就医、工作、落户、居住、社保等55项实现“一件事”,企业设立、不动产登记、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分别仅需1个、2个、20个工作日办结,行政审批“1220”服务品牌成为全省标杆,获评“全国百佳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示范窗口”、江苏省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评价”先进地区。

服务做“加法”,为政务效率“提质”。以“科技+品牌+政策+制度”四大引擎驱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100%“不见面开标”、创新“放心商超”、定向精准惠企、加强信用管理方面创新实践,获评全国县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科技创新奖、首届公共资源交易“全国百强”,蝉联政府采购“全国百强”。建成区镇村三级智慧政务一体化平台,将服务群众距离减至“0”公里。14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就近办理”,政务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高分通过终期评估。区政务服务中心获评全省“最佳政务大厅”。今年4月,区行政审批局获“2020-2021中国智慧政务建设杰出项目”大奖.

管理做“除法”,促营商环境“升级”。以优质法治打造最好的营商环境,出台《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意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指导意见》,以企业发展“需求侧”为导向,建立微信、互联网、“海企通”APP“三端融合”机制,落实5个“第一时间”工作标准,及时引导、服务、支持企业发展。在不断提升对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基础上,海门还不断健全产权司法保护配套机制和司法救助制度,推出“金融审判风险预警机制、公平竞争审查、信用红黑榜、税务‘三制’护航、一件事套餐、柔性执法、百名行长进千企、公共法律服务‘十百千万’工程”等一系列惠企利企措施,从企业权益保护制度建设、政策环境营造、涉企法律服务等方面赋能助推发展,促进营商环境迈向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2020年市场主体数量较“十二五”末增长128.3%。

加大依法行政推进“深度”,绘就群众幸福底色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海门紧扣时代发展的主题,将政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完善机制、创新方式,抓牢依法、规范、文明三大“关键词”,打造法治民心工程。

强化制度建设,提升依法决策能力。“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在先试先行的科学实践中,海门区政府创新政府重大行政决策“1+N+4”制度模式,形成决策动议、目录管理、决策论证、决策执行以及决策后评估的全流程管理。区委、区政府和区镇、部门“一对一”律师顾问制度、党政机关公职律师制度实现全覆盖,法律顾问“出席重要会议、审查重要文件、参与重要决策、论证重大项目”工作机制常态化运行。出台《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关于进一步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和监督管理的通知》《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制度》等规范,实行从起草、审核、签发直至清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规范性文件的报备率、及时率、合法合规率均为100%,《红头文件不再满天飞》的海门现象被《法制日报》等媒体报道。

强化机制运行,提升规范执法能力。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海门将公平正义摆在“看得见”的地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聚焦行政执法的源头、过程、结果等关键环节,试点构建行政执法“1+3+N”制度体系,为全国推开“三项制度”提出海门方案。作为全国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率先完成“一体化”监督平台建设,构建“指挥+执法”运行机制,以大数据赋能行政执法。执法记录仪、便携式打印机、移动终端等“执法包”如今已成为海门区行政执法人员日常巡查“必备物”,无论日常监督、行政检查,让所有执法行为暴露在阳光下,全程可回溯。坚持有案必受、有错必究,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试点“行政复议机关单一告知”运行模式。近年来,区政府本级平均纠错率30%,区级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连续多年保持零败诉,海门区人民政府行政听证室获评全国行政复议先进集体。

强化队伍整合,提升文明行政能力。严格公正执法与规范文明执法,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共同决定着执法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海门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抓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积极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按照部门内部、跨部门、区域综合执法三条路径分类推进,组建了市场监督、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等7支综合执法队伍,大力提升执法效率和监管水平,2020年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获评全国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出台《关于推进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方案》《海门区镇(街道)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方案》,形成以党的领导“触角延伸”、为民服务“一门办理”、区域执法“一支队伍”、基层治理“一网管理”、指挥调度“一体联动”为核心的“1+4”管理体制新模式。《方案》被省委编办选作模板全省推广,相关经验做法被省委《群众》杂志、中国机构编制网等刊登。

深化矛盾纠纷化解“力度”,谱写社会治理新篇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立足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海门不断强化法治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压舱石”作用,奏响共建共治共享“大合唱”,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

打造风险防范“智慧大脑”。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高效建成覆盖“全区域、全领域”的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在全省率先试点“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新模式。汇聚41个部门6千余万条数据资源,建立“一门汇聚、一台研判、一体派单、一网监管”工作机制,通过横向联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广旅游、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部门,纵向贯通全区所有区镇,1301个基层网格,实现执法线索处置交办全域覆盖、不留死角。累计预警发现处置各类事件线索20余万件,会办难点热点问题150件,分流交办事件10.6万起,有效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提升了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水平。

筑牢纠纷化解“前置关口”。大力推进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依托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一体建设非诉讼服务中心,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7大职能,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创新集“扁平化指挥体系、分层次调解网络、实战型平台建设、立体式协同机制、全流程监督管理、多元化力量保障”为一体的矛盾纠纷全周期管理模式,全区99%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诉前,有效提高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非诉纠纷化解群众满意度”。品牌效应的个人调解工作室持续有效发挥作用,海门街道惠芳家室调解工作室、退役军人事务局老兵调解工作室成全省人民调解工作新亮点。

丰富法治宣传“品质大餐”。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广泛开展“美好生活?法典相伴”主题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学法懂法、遵法守法良好风尚。深入开展“援法议事·有事好商量”活动,推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推行乡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创建,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法治乡村建设模式。将法治文化与海门文化特色相融合,进一步打造“海门普法”法治文化品牌,形成强大的法治文化传播力量。2020年三厂街道中兴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区法治宣传教育中心获评“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常乐镇张謇法治文化特色小镇获评省首批“法治文化特色小镇”。